跳到主要内容

1.11 诺顿定理

本教程将学习诺顿定理。与戴维宁定理一样,诺顿定理是电气电路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。

引言

与戴维宁定理不同,诺顿定理将电路的一部分替换为一个等效电路,该电路由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并联电阻组成。这一理论是戴维宁定理的扩展,由 E. L. 诺顿于 1926 年提出。

与戴维宁定理类似,诺顿定理也用于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计算负载变量,如负载电压、负载电流和负载功率,而无需使用其他电路简化技术。因此,诺顿定理也被称为戴维宁定理的对偶定理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选择负载电阻以将最大功率传输到负载,通常由戴维宁定理或诺顿定理决定。

诺顿定理的表述

诺顿定理指出,任何由独立电源和线性电阻组成的双端线性网络,都可以被一个等效电路替换,该电路由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并联电阻组成。

这个等效电流源的大小等于通过负载端子的短路电流,而等效电阻是当电路中的所有电源被其内部电阻替换时,从负载端子看到的电阻。

下图中,电路的一部分(包含电源和电阻)被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并联电阻替换,使得两种情况下通过负载的电流相同。

alt text

对于交流电路,可以表述为:任何包含独立电源和阻抗的双端有源网络,都可以被一个等效电路替换,该电路由一个恒定电流源和一个并联阻抗组成。

电流源的值等于通过网络短路端子的电流。并联阻抗是从短路端子看到的等效阻抗,当所有电源被其内部阻抗替换时。

alt text

诺顿定理的分析步骤

alt text

为了使用诺顿定理找到负载变量,需要确定诺顿等效参数。这些参数包括诺顿电流(等效电流源的大小)和诺顿电阻 RNR_N(或阻抗 ZNZ_N)。以下是确定这些参数的步骤:

  1. 考虑给定电路,从输出或负载端子断开负载电阻(或交流电路中的阻抗),并短路负载端子。

  2. 通过应用任何电路简化技术(如网孔分析、节点分析或叠加定理)确定通过短路端子的短路电流 INI_N。或者,可以使用安培表实验性地测量负载电流。

  3. 重新绘制给定电路,将电路中的所有实际电源替换为其内部电压,即短路电压源并开路电流源。同时,确保打开或移除负载的短路端子。

  4. 通过从负载端子查看,计算负载端子之间存在的电阻(或阻抗)。这个电阻是等效的诺顿电阻 RNR_N(或阻抗 ZNZ_N)。

  5. 将电阻(或阻抗)与电流源 INI_N 并联插入,形成诺顿等效电路。

  6. 现在,将负载重新连接到诺顿等效电路,并计算与负载相关的电流、电压和功率,如下所示:

在直流电路中:

负载电流:

IL=IN×RNRL+RNI_L = I_N \times \frac{R_N}{R_L + R_N}

负载电压:

VL=IL×RLV_L = I_L \times R_L

负载上消耗的功率:

P=IL2×RLP = I_L^2 \times R_L

在交流电路中:

负载电流:

IL=IN×ZNZL+ZNI_L = I_N \times \frac{Z_N}{Z_L + Z_N}

负载电压:

VL=IL×ZLV_L = I_L \times Z_L

负载上消耗的功率:

P=IL2×ZLP = I_L^2 \times Z_L

直流电路等效电路示例

让我们考虑戴维宁定理示例中的相同直流电路,应用诺顿定理来找到通过分支 ab 的电流,即通过负载电阻 RL=R2=2R_L = R_2 = 2 欧姆的电流。

alt text
  1. 断开负载电阻并短路负载端子 a 和 b。在图中表示每个回路中的电流流向。
alt text
  1. 对每个回路应用网孔分析,以找到通过短路端子的电流 INI_N

通过在回路 1 应用 KVL,我们得到:

6(I1I2)R4=06 - (I_1 - I_2) R_4 = 0

代入 I2=4I_2 = -4 A:

I1=6164=2.5AI_1 = 6 - \frac{16}{4} = -2.5 \, \text{A}

通过在回路 3 应用 KVL,我们得到:

I3R1(I3I2)R3=0- I_3 R_1 - (I_3 - I_2) R_3 = 0
4I36(I3+4)=0-4I_3 - 6 (I_3 + 4) = 0
10I3=24-10I_3 = 24
I3=2.4AI_3 = -2.4 \, \text{A}

因此,

IN=I1I3=2.5+2.4=0.1AI_N = I_1 - I_3 = -2.5 + 2.4 = 0.1 \, \text{A}

电流从 a 流向 b。

  1. 接下来,确定等效电阻 RNR_N。为了计算这个电阻,需要将所有电源替换为其内部电阻,并移除负载的短路端子。

然后,端子 a 和 b 之间的总电阻 RNR_N 为:

RN=10×410+4=2.85欧姆R_N = \frac{10 \times 4}{10 + 4} = 2.85 \, \text{欧姆}
  1. 将上述计算出的电流 INI_N 与电阻 RNR_N 并联放置,形成诺顿等效电路,如下图所示。为了确定负载变量,我们将负载电阻重新连接到负载端子上。
alt text

然后,负载电流 ILI_L 为:

IL=IN×RNRL+RN=0.1×2.852+2.85=0.05安培I_L = I_N \times \frac{R_N}{R_L + R_N} = 0.1 \times \frac{2.85}{2 + 2.85} = 0.05 \, \text{安培}

使用上述计算值,原电路与下图相似,图中表示了分支 ab 上的负载电流。

alt text

对于不同的负载电阻值,电流如下:

RL=8R_L = 8 欧姆时:

IL=0.1×2.858+2.85=0.02AI_L = 0.1 \times \frac{2.85}{8 + 2.85} = 0.02 \, \text{A}

RL=12R_L = 12 欧姆时:

IL=0.1×2.8512+2.85=0.01AI_L = 0.1 \times \frac{2.85}{12 + 2.85} = 0.01 \, \text{A}

诺顿定理与戴维宁定理的关系

通过将上述示例与戴维宁定理示例进行比较,我们可以观察到线性网络的诺顿等效电路由一个诺顿电流源 INI_N 并联一个戴维宁电阻 RthR_{th} 组成。

因此,可以通过对戴维宁等效电路进行电源转换来获得诺顿等效电路,反之亦然。

alt text

使用电源转换,可以从诺顿等效电路中确定电压源(VthV_{th})和串联电阻(RthR_{th})的大小:

Vth=RN×INV_{th} = R_N \times I_N
Rth=RNR_{th} = R_N

对于上述示例:

Vth=2.85×0.1=0.28伏特V_{th} = 2.85 \times 0.1 = 0.28 \, \text{伏特}

因此,我们可以使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以简单的方式分析电路。然而,戴维宁定理的优点也适用于诺顿定理。使用这些方法,可以在不进行复杂计算的情况下,找到不同负载电阻值的电流和电压值。

因此,诺顿定理使基于应用的设计变得更加容易。使用这两种定理的选择取决于需要这些等效电路的应用场景,例如电流跟随电路(使用诺顿等效电路)和电压放大器(使用戴维宁等效电路)。

交流电路等效电路示例

考虑下图所示的交流电路,该电路已经使用戴维宁定理进行了分析。在这个电路中,我们将使用诺顿定理来找到通过阻抗 4+4j4 + 4j 欧姆的电流。

alt text

上述电路包含两个电压源,可以将其转换为电流源:

Is1=Vs1Rs1=201=2AI_{s1} = \frac{V_{s1}}{R_{s1}} = \frac{2\angle 0}{1} = 2 \, \text{A}

类似地,

Is2=Vs2Rs2=402=2AI_{s2} = \frac{V_{s2}}{R_{s2}} = \frac{4\angle 0}{2} = 2 \, \text{A}

转换后,电路如下图所示。

alt text

为了应用诺顿定理,我们断开负载阻抗并短路负载端子,如下图所示。假设电流方向如图中所示。

alt text

将上述图视为一个节点,总电流为 6 安培,总并联电阻为 0.574 欧姆。为了方便找到诺顿电流,可以将其转换为一个电压源:

Vs=60×0.574=3.440VV_s = 6 \angle 0 \times 0.574 = 3.44 \angle 0 \, \text{V}

因此,诺顿电流 INI_N 为:

IN=VN0.574=3.4400.574=5.970AI_N = \frac{V_N}{0.574} = \frac{3.44 \angle 0}{0.574} = 5.97 \angle 0 \, \text{A}
alt text

诺顿等效阻抗等于电路的等效阻抗,即 ZN=0.574Z_N = 0.574 欧姆。

alt text

因此,通过 4+j44 + j4 阻抗的负载电流为:

IL=IN×ZNZL+ZN=5.970×0.5744+j4+0.574I_L = I_N \times \frac{Z_N}{Z_L + Z_N} = 5.97 \angle 0 \times \frac{0.574}{4 + j4 + 0.574}
=3.426.0741.17=0.5641.17A= \frac{3.42}{6.07 \angle 41.17} = 0.56 \angle -41.17 \, \text{A}

这个值与戴维宁定理在交流电路示例中得到的值相同。因此,诺顿定理是戴维宁定理的对偶定理。戴维宁定理的局限性也适用于诺顿定理。